福州木雕正处价值洼地
时间:2024-03-09
来源:佛教文化网
“目前,福州木雕正处于低潮期,价格适中,正是投资收藏的最佳时机,特别是年轻一代有潜力的雕刻家的作品。”近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省级非遗福州象园木雕工艺代表性传承人林学善,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高级工艺美术师林秀敏在福建省民间艺术馆,与广大市民分享福州木雕目前的发展趋势和走向以及福州木雕的收藏与投资。
现状 闽侯上街木雕仍停留在卖材料阶段作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省级非遗福州象园木雕工艺代表性传承人,已经67岁的林学善见证了福州木雕从兴盛到低潮的整个过程。
1945年,林学善出生于福州台江的茶亭街道,那里曾经是福州传统工艺最集中、最繁华的地方,集中了木雕、根雕、泥塑等一批福州最有名的手工艺人。
此后,林学善曾就读于福州十五中,离象园的木雕一条街不到百米。据林学善介绍,上世纪60年代前半期,是福州木雕最为鼎盛的时期,当时的福州木雕厂发展到1000多人,前店后坊式的木雕一条街,其店铺数量更是无法计算。学习之余,林学善喜欢到这里观看木雕师傅创作。看到自己喜欢的造型,就悄悄用手指在地上画。
从小的耳濡目染,让林学善对福州木雕曾经的辉煌如数家珍:福州木雕兴盛于明末清初,与浙江省的东阳、广东省的潮州并列为中国木雕的三大产区。形成了象园、大板、雁塔三种流派的木雕艺术。主要品种有人物、动物、花鸟、面具、根雕等,原料以龙眼木、杉木、樟木、檀木、楠木、红木等为主。很多泉州、莆田等地的人都到福州来拜师学艺。
“但如今每当谈及福建木雕,多数人只知莆田木雕,福州木雕却盛名不复。”对于目前福州木雕正处于低潮期的现状,林学善不免有些遗憾。
据介绍,上世纪80年代,随着寿山石雕兴起,做木雕的许多艺人及技术工人调入石雕厂进行创作。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木雕技术人员比鼎盛时期少了一半。目前从事木雕的大师只剩几十个。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原来的茶亭木雕一条街也已经消失,很多都转移到了闽侯上街。林学善直言,尽管闽侯上街的木雕渐成气候,但是目前仍停留在卖材料的阶段,大部分只限批量生产家具、屏风、孔雀及根雕等作品。
“闽侯上街过去是市区的雕刻总厂的对外加工铺,前店后坊式的工厂,好的高级的师傅比较少,艺术水平不够,尽管近年来从莆田仙游邀请了一批师傅过去,但是还是缺乏一定的艺术水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福州木雕的发展。”林学善坦言。
出路 木雕应从手工艺品转向艺术品“现在的低潮,意味着下一个高潮的到来。目前福州木雕有待于艺术创新发展、产业革新。”近年来,林学善一直在努力探索福州木雕未来发展的方向,希望能够带动福州木雕传承下来。
“首先就是通过办展览、拍卖会、讲座、交流互动等形式培养大众对于木雕艺术的认识,进而能够给观者带来情感共鸣,引起观者的喜爱之感并学会欣赏木雕艺术品,同时交流会能够使得雕刻家就自身的创作目标、理念等进行艺术交流。”据林学善介绍,在福州市温泉公园的艺博园就经常会举办一些木雕作品展。
但是,面对艺术品越来越商品化的趋势,经营、炒作的人多,而潜心创作的人少。“搞木雕是很苦的,要运用很多传统的工具,而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比较浮躁,直接用一些现代的电脑工具等等。”林学善就想着在自己还干得动的时候,多教一些学生。
据了解,以他名字命名的木雕技能大师工作室已成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授牌的全省首批100家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都慕名前来向他学习。林学善吸收学院派学生充实民间艺人文化艺术素质,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教学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其创作有特殊的地域特色、特殊的特征和生活气息。
林学善认为,福州木雕应走“手工艺品转向艺术品”的道路,力求提高作品的艺术性。“同时也应看到传统的木雕的局限性,克服欠缺与市场接轨的缺点,借鉴台湾、日本等地的木雕发展成果,比如:木雕茶盘等,传统木雕和漆器相结合,传统手工与现代工艺相结合,木雕艺术品与生活接轨,都是不错的方向。”
投资 可收藏年轻有潜力的雕刻家作品据了解,由于福州地区潮湿闷热,木材易腐,木雕远不及石雕、陶器、漆器那样易于保存与流传,远古的福州木雕制品很难发现,所以收藏、投资的木雕艺术品多为当代木雕艺术品。但从福州收藏市场来看,目前福州木雕还处于一个价值低洼地带。近段时间,本土多个艺术品投资收藏机构都曾举办过木雕鉴赏交流活动,但是成交量并不大。
对此,林学善建议广大收藏投资者,可以从几方面对木雕艺术品进行评估:首先是材料的珍贵程度及其造型的奇特程度。其次是作者本身的创作能力、作品的雕刻工艺、艺术水平、人文价值。作品“不仅要使自己感动,也要使观者感动”。
而林秀敏则指出,投资者可以从木雕艺术品的作者出发,东阳木雕省级大师的作品,一平方米就能够卖到5-9万元,而目前福州木雕省级大师作品的价格远远低于外地的木雕省级大师,因此可以从省级大师那一级别开始收藏。同时,因为年轻一代雕刻家吸收的知识、素养更多,更有时代气质,而且他们的上升空间大,也可以收藏年轻的有潜力的雕刻家的作品。
现状 闽侯上街木雕仍停留在卖材料阶段作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省级非遗福州象园木雕工艺代表性传承人,已经67岁的林学善见证了福州木雕从兴盛到低潮的整个过程。
1945年,林学善出生于福州台江的茶亭街道,那里曾经是福州传统工艺最集中、最繁华的地方,集中了木雕、根雕、泥塑等一批福州最有名的手工艺人。
此后,林学善曾就读于福州十五中,离象园的木雕一条街不到百米。据林学善介绍,上世纪60年代前半期,是福州木雕最为鼎盛的时期,当时的福州木雕厂发展到1000多人,前店后坊式的木雕一条街,其店铺数量更是无法计算。学习之余,林学善喜欢到这里观看木雕师傅创作。看到自己喜欢的造型,就悄悄用手指在地上画。
从小的耳濡目染,让林学善对福州木雕曾经的辉煌如数家珍:福州木雕兴盛于明末清初,与浙江省的东阳、广东省的潮州并列为中国木雕的三大产区。形成了象园、大板、雁塔三种流派的木雕艺术。主要品种有人物、动物、花鸟、面具、根雕等,原料以龙眼木、杉木、樟木、檀木、楠木、红木等为主。很多泉州、莆田等地的人都到福州来拜师学艺。
“但如今每当谈及福建木雕,多数人只知莆田木雕,福州木雕却盛名不复。”对于目前福州木雕正处于低潮期的现状,林学善不免有些遗憾。
据介绍,上世纪80年代,随着寿山石雕兴起,做木雕的许多艺人及技术工人调入石雕厂进行创作。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木雕技术人员比鼎盛时期少了一半。目前从事木雕的大师只剩几十个。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原来的茶亭木雕一条街也已经消失,很多都转移到了闽侯上街。林学善直言,尽管闽侯上街的木雕渐成气候,但是目前仍停留在卖材料的阶段,大部分只限批量生产家具、屏风、孔雀及根雕等作品。
“闽侯上街过去是市区的雕刻总厂的对外加工铺,前店后坊式的工厂,好的高级的师傅比较少,艺术水平不够,尽管近年来从莆田仙游邀请了一批师傅过去,但是还是缺乏一定的艺术水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福州木雕的发展。”林学善坦言。
出路 木雕应从手工艺品转向艺术品“现在的低潮,意味着下一个高潮的到来。目前福州木雕有待于艺术创新发展、产业革新。”近年来,林学善一直在努力探索福州木雕未来发展的方向,希望能够带动福州木雕传承下来。
“首先就是通过办展览、拍卖会、讲座、交流互动等形式培养大众对于木雕艺术的认识,进而能够给观者带来情感共鸣,引起观者的喜爱之感并学会欣赏木雕艺术品,同时交流会能够使得雕刻家就自身的创作目标、理念等进行艺术交流。”据林学善介绍,在福州市温泉公园的艺博园就经常会举办一些木雕作品展。
但是,面对艺术品越来越商品化的趋势,经营、炒作的人多,而潜心创作的人少。“搞木雕是很苦的,要运用很多传统的工具,而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比较浮躁,直接用一些现代的电脑工具等等。”林学善就想着在自己还干得动的时候,多教一些学生。
据了解,以他名字命名的木雕技能大师工作室已成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授牌的全省首批100家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都慕名前来向他学习。林学善吸收学院派学生充实民间艺人文化艺术素质,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教学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其创作有特殊的地域特色、特殊的特征和生活气息。
林学善认为,福州木雕应走“手工艺品转向艺术品”的道路,力求提高作品的艺术性。“同时也应看到传统的木雕的局限性,克服欠缺与市场接轨的缺点,借鉴台湾、日本等地的木雕发展成果,比如:木雕茶盘等,传统木雕和漆器相结合,传统手工与现代工艺相结合,木雕艺术品与生活接轨,都是不错的方向。”
投资 可收藏年轻有潜力的雕刻家作品据了解,由于福州地区潮湿闷热,木材易腐,木雕远不及石雕、陶器、漆器那样易于保存与流传,远古的福州木雕制品很难发现,所以收藏、投资的木雕艺术品多为当代木雕艺术品。但从福州收藏市场来看,目前福州木雕还处于一个价值低洼地带。近段时间,本土多个艺术品投资收藏机构都曾举办过木雕鉴赏交流活动,但是成交量并不大。
对此,林学善建议广大收藏投资者,可以从几方面对木雕艺术品进行评估:首先是材料的珍贵程度及其造型的奇特程度。其次是作者本身的创作能力、作品的雕刻工艺、艺术水平、人文价值。作品“不仅要使自己感动,也要使观者感动”。
而林秀敏则指出,投资者可以从木雕艺术品的作者出发,东阳木雕省级大师的作品,一平方米就能够卖到5-9万元,而目前福州木雕省级大师作品的价格远远低于外地的木雕省级大师,因此可以从省级大师那一级别开始收藏。同时,因为年轻一代雕刻家吸收的知识、素养更多,更有时代气质,而且他们的上升空间大,也可以收藏年轻的有潜力的雕刻家的作品。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