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佛教文化网(www.haichaoyin.cn),专业的佛教文化传播网站!
当前位置:佛教文化网>佛教常识> 正文

佛教菩萨道的重心是什么

时间:2024-03-09 来源:佛教文化网

2009年6月2日,净慧长老在河北邢台当阳玉泉寺传法。(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我们知道,人天道的主要德目是五戒十善(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为五项必戒的德目,故称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言、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不贪欲、不瞋恚、不邪见,称为十善。详细内容,请参阅拙著《戒律学纲要》第三篇〈人间天上的护照〉);解脱道的主要德目是戒、定、慧的三学;菩萨道的主要德目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的六度。六度包含了三学,三学又包含了五戒十善。所以,菩萨道才是佛教的根本道。

然在六度之中,乃以布施为首,可见,菩萨道的实践,是以布施为重心。因为要度众生,必须先要安慰众生,先使众生在物质上与精神上得到了安慰,然后才能对你发生好感,接受你的化导,并也信任你的化导。

布施,分有财施、法施(离苦的方法)、无畏施(给怯弱者鼓励)三种。财施属于物质的,法施与无畏施属于精神的。理想的布施工作,最好能三种并重,但在一般的众生(人),在现实生活的驱迫之下,对于物质的要求救济,远比对于精神的要求寄托,更为急切。因此,首先使他吃饱了、穿暖了,才能再谈精神的追求。近世基督教在中国的风行,原因也在于此,不管基督教的教义怎样肤浅,能给人群以物质的实惠,总是真的,除了破衣、面粉的诱惑,他们也办了许多的医院和学校。一般人,那能都是神学家或哲学家,会去研究它的教义和内容?所以基督教的分子,传教士的群中,有以信教为职业的伪善者,而信徒的多数,多是出于盲目的附从(他们的确需要宗教的安慰,但却未得到正确的引导),另有一些则是出于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别有用心。在佛教,以布施的工作来说,居士要比僧尼更能做得彻底,因为根据律制,出家人是不该有财富也不会有财富的,既然没有财富的积蓄,对于物质的布施,就无法做到。即或今日的僧尼,未见有几人是把银钱一戒持得清净的,但是除了公有的寺产,也不致有太多的私产。所以,出家人只能以佛法布施,以无畏的精神鼓励,却不能利用物质来救济。虽在佛经中说,布施的功德,以佛法的布施最为殊胜。但在前面说过,接引众生的先决条件,应以物质的布施为优先。至于教化众生离苦得乐--走向解脱之道,那才是佛法的功能,这个功德虽大,却不是解除现实贫困的直接方法。同时,在所有的出家人之中,能以佛法及无畏来布施的百分比,也是相当低的。我们在原始圣典中可以得到证明:佛世的出家弟子,经常随从的,约有一千人左右,那些多数是大阿罗汉,此外的凡圣僧尼,当然还有很多很多,但在僧团中能起领导作用的,不过数十位而已,至于弘化方面有大成就并有名字记载的人,比数上也是非常之少,虽然圣典的记载,不免挂一漏万,但在法施方面真起大作用的人,确实不会太多,那当属于事实。后世的僧尼,当然更加不用说了。因为出家人是以修持解脱道为主,行有余力,才能谈到救济众生的工作。

至于居士,如果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菩萨道实行者,也便可以做到三施并重了:那就是自己有财富,可用物质救济贫困,自己也深通佛法的胜义,可以用来教化众生,安慰众生,鼓励众生。

所以,真正的大乘精神,虽由出家的大菩萨乃至佛陀来摄化,一般凡夫的出家人则不能充分表达出来,唯有发大心的在家居士,才是菩萨道的理想实行者。

当然,这里所说的理想居士,在历史的记载上,也是数得清的。至于一般的居士,确实不容易做到理想那样的境地。有钱的居士,能够以财物布施,但也仅止于财物的布施,未必能够深达佛法的胜义而用佛法布施。若期望他们进一步地对于解脱道的欣求,那是难上加难了(当然不是没有);所以,他们的布施,仍是局限于人天福业的经营。

对于深达佛法胜义的居士,虽可做到法施,但他们未必就是大富长者,对于物质的布施,也就力不从心了。大多数的正信居士,是在人天道与解脱道的交叉路口徘徊,既向往解脱道,却又无法摆脱人天业;乃是在人天业中,慕求解脱之道。他们当然还是幸运的,也是可敬的,最低限度,他们必将走上解脱之道,乃至走上真菩萨道的。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