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佛教文化网(www.haichaoyin.cn),专业的佛教文化传播网站!
当前位置:佛教文化网>佛教观点> 正文

安住善作意

时间:2024-03-09 来源:佛教文化网
第二种 如来说法叮咛的体例,就是像是《华严经》说的,在你入圣位之前,在你入地品之前,一定会讲一个东西,不管四十华严,六十华严,八十华严,都应该会讲。像是〈净行品〉中所说的,你一定会在你的日常生活的诸行里面,在你的回报众生行中,而生起回向心。比如说,拿一个杯子,你的念头就是「当愿众生如我一样得清净心,将自己的一切浊垢都予以清洗」,类似这样,那你开门的时候就想,「愿开众生一切善根门,然后呢,度一切众生,断尽众生的一切恶根本门。」这些东西的话,你会不断的回向,而且,你会真实地想要在这个过程中,让你生活的一切一言一行,日常生活中都可以作意来利益众生。因为你拿杯子看起来没办法利益众生,可是当你有回向心,就会有那个作意,你不一定需要念出来,你慢慢就有这样的作意,这样的话,你的作意,就跟你的无相念佛忆佛的功夫,慢慢是会一样的。因此当你走路没有遇到人,你还是可以不断地生起一个利益众生的作意,于「善作意」中安住,这跟二乘人的作意是不一样的。二乘人的作意就是最好你不要出现,当你出现以后,带给他的,他可叫作是烦恼。因为呢,你如果跟他请法,他可能不得不跟你讲法,可是说实在的,他不一定有兴趣跟你讲法。然而如果遇到相同的情况,大乘人是看对方是否有因缘,如果有因缘说法,就为他说法,看他的根器说法,他不高兴听这个法,你就讲别的法,他任何法都不想听的时候,你就合掌恭敬,然后呢,面貌欣怡,不要露出颦蹙相,这样至少彼此离去的,也互相结个善缘。
颦蹙相就是皱眉头,菩萨常常这样的话,人家心里面就会讲,这个叫大乘法,哼……,心里面会产生不满。菩萨呢,要在许多的场合,因为讲法的时候不太一样,但是你是在接众的时候,那你一定要笑脸。在佛世的时候呢,菩萨有一个相貌体性,就是他一定是容色熙怡,熙就是像阳光一样,就是阳光和煦,温暖的阳光照射,如此怡然自得;然后呢,他一定是还没有讲话,还没有来问候你的时候,就已经先微笑,一定是这样。想想菩萨有四摄法,其中的每一个法,如果都是皱着眉头,这四摄法就很难成就。即使是假的微笑都胜过你不笑,因为人有个模仿能力,模仿能力是天生的。这是众生的末那所必须拥有的体性,才能生存哪!如果它没有教导这个,那小孩子或众生是很难生存的。所以我们天生就会有这个东西,就是会模仿,大自然动物也会模仿。那模仿是什么?它笑,你就跟着笑。心理认知学家,他们叫「镜像神经」。镜像神经的话呢,它叫亦步亦趋,就是:前面是长者,你就跟着他,他这样右手伸出去,你就跟他右手伸出去;左手伸出去,你就跟他左手……,我们的镜像神经所反应的,就会跟他一样。所以,为什么说,有人教导我们东西的时候,他如果是跟你面对面,你就觉得左右方向不对,而转不过来,因为这道理是因为这镜像神经的运作是亦步亦趋,你是跟着他后面一起模仿的,当他和你面对面,左右便相反了。同样的,你笑的时候,你面对人笑的时候,不管你想不想笑,他笑,你那个作意是在的,你会想要笑。但是呢,当然你可以靠其它作意,你就说我讨厌你,你正在跟我假笑,那这样末那知道:啊!他是在假笑。这样可能,你那个作意就慢慢消失了。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上一篇:念念救护众生
下一篇:不向世间取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