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佛教文化网(www.haichaoyin.cn),专业的佛教文化传播网站!
当前位置:佛教文化网>佛教观点> 正文

合理放生:走出盲目放生的误区(6)

时间:2024-03-09 来源:佛教文化网

敬畏生命 戒杀护生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温金玉教授:阿尔贝特·史怀泽的名作《敬畏生命》一书写道:“善是保持生命、促进生命,使可发展的生命实现其最高的价值;恶则是毁灭生命、伤害生命,压制生命的发展。这是必然的、普遍的、绝对的伦理原则。”人对这个世界要有一份温情。中国传统的戒杀放生,就是一种慈悲精神的体现。

在大乘佛教的慈悲理论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布施与不杀生。这一思想传入中国后,不杀生演绎为放生。古典诗文中多有宣扬慈悲不杀的理念,来劝诫世人惜福护生。白居易《劝打鸟者》:“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陆游《戒杀》:“血肉淋漓味足珍,一般痛苦怨难伸。设身处地扪心想,谁肯将刀割自身。”丰子恺曾说:“护生就是护心,是贵在人心,救护禽兽、鱼、虫是一手段,但倡导仁爱和平才是目的。”放生重在养成慈悲心,拓展大爱襟怀。行事者须体会其“理”,不可执著其“事”。

放生本是中国民间传承和提倡的优良传统,但近年来,随着放生人数的增多,放生规模的扩大,引发的问题也日益凸显。许多人不是随缘放生,而是执著于佛菩萨的节日去放,认为这样功德会更大,并规定时间、地点、数量,直接催生了专门从事猎捕贩运的新型放生产业链,违背了“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的宗旨。同时不分物种,不分地域,盲目放生,常常是既破坏了生态平衡,又造成大量放生物的死亡。如此放生活动被环保人士提议不宜提倡而应杜绝。其实,放生本没有错,只是人们不如法的贪功德,不科学地乱放生,使原本的慈悲变了味。

放生重在护生,目前需要重视的是放生的慈悲初心和操作的具体方法,须以慈悲心为宗旨,以方便救护为行动,以科学的放生方式,提升更积极的护生精神。爱心就是最大的功德,不应以简单的数量来计算;随缘就是最好的慈悲,不应以对日子与地点的执著来考量。大乘佛教讲空有不二,“不空”是为了救世,要慈悲护生;而“空”,则是为了忘我,不可总是求功德。

放生,还是杀生?慈悲,还是可悲?做功德,还是造恶业?应引起人们的关注与警觉。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