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佛教文化网(www.haichaoyin.cn),专业的佛教文化传播网站!
当前位置:佛教文化网>佛教观点> 正文

文明敬香 清净礼佛 全国佛教界马年倡新风(2)

时间:2024-03-09 来源:佛教文化网

学诚法师:文明敬香是三宝弟子的责任   

随着国人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以旅游的方式欢度假期。名山大川、宗教圣地,成为许多人饱览畅游、朝拜祈福的重点。不论有无宗教信仰,在焚香礼拜中,人们内心多少都会触发对于祖先故人的缅怀、对天地神明的敬畏。

然而,我们也看到,在庄严的殿堂庭院、在秀雅的丛林道观,一簇簇红妆艳裹的高香直指青天,一把把烟火四起的劣香令人掩鼻;甚而有烧纸裱、烧蜡烛、强卖或诱骗人烧高价香等行为。在烟熏火燎、人头攒动之中,虔诚与敬畏被急功近利、迷信盲从所取代,呛鼻的烟火不仅污染了道场净地,更污染、伤害了人们的善心。在佛教传统中,敬香具有丰富的信仰内涵及美善仪轨,在各种法事及修行活动中发挥着庄敬身心、净化坛场、肃穆气氛、感应道交、速证道果的重要作用。

敬香具有礼赞供养诸佛、皈依三宝的内涵。佛陀曾为获得一四句偈而舍头目脑髓,并“从初发心,精进不退,以不可说不可说身命而为布施。剥皮为纸,析骨为笔,刺血为墨,书写经典,积如须弥。为重法故,不惜身命,何况王位、城邑、聚落、宫殿、园林,一切所有,及余种种难行苦行,乃至树下成大菩提”(《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因为有佛陀的出现和证道,才有佛法揭示的宇宙人生真相以及众生觉悟的因缘。所以两千多年来,佛弟子以种种美好的方式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其中,香、花、灯、水等是最常见的供养物品。《华严经》中普贤菩萨说:“我以普贤行愿力故,起深信解,现前知见,悉以上妙诸供养具而为供养。所谓华云、鬘云、天音乐云、天伞盖云、天衣服云、天种种香、涂香、烧香、末香,如是等云,一一量如须弥山王。燃种种灯,酥灯、油灯、诸香油灯,一一灯柱如须弥山,一一灯油如大海水。以如是等诸供养具,常为供养。”种种供养不是为了求财、求名,也不是求健康、求幸福,而是以敬心、深心、真心表达对佛陀最虔诚的礼赞、感恩和皈依。这样的供养即为“心香”,即使一支短香、一朵野花,其香也不绝如缕、经久不息;由其真诚,自然福至心灵、平安无忧。

敬香寓意着依法行持的戒德和善业。走进佛教寺院,常可见“戒定真香”四字镌刻在铜制香炉上。在《佛说戒德香经》中,阿难问佛:世间的香都是只能顺风而不能逆风,有没有一种香是无论风向而自在飘香的呢?佛告阿难:“若于郡国县邑村落,有善男子、善女人,修行十善,身不杀、盗、淫,口不妄言、两舌、恶口、绮语,意不嫉妒、恚痴,孝顺父母,奉事三尊,仁慈道德,威仪礼节,东方无数沙门梵志歌颂其德。南、西、北方四维上下沙门梵志咸歌其德:‘某郡国土县邑村落,有善男子、善女人,奉行十善,敬事三宝,孝顺仁慈,道德恩义,不失礼节。’是香名曰随风逆风靡不周,照十方宣德,一切蒙赖。”也就是说,佛弟子若能奉行十善业乃至持戒修行,便可成就不受外境影响的内在戒德馨香——“木蜜及栴檀,青莲诸雨香,一切此众香,戒香最无上”。连最名贵的旃檀等香都比不上发自内在戒体和德性的戒香。

佛教中之香还可喻“五分法身”——戒、定、慧、解脱及解脱知见。《六祖法宝坛经·忏悔第六》中记载惠能大师教诫弟子说:“一、戒香。即自心中无非无恶、无嫉妒、无贪瞋、无劫害,名戒香。二、定香。即睹诸善恶境相,自心不乱,名定香。三、慧香。自心无碍,常以智慧观照自性,不造诸恶;虽修众善,心不执著,敬上念下,矜恤孤贫,名慧香。四、解脱香。即自心无所攀缘,不思善、不思恶,自在无碍,名解脱香。五、解脱知见香。自心既无所攀缘善恶,不可沉空守寂,即须广学多闻,识自本心,达诸佛理,和光接物,无我无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名解脱知见香。善知识!此香各自内熏,莫向外觅。”若以戒定慧等法性之香作为对佛陀、三宝的供养,即是最殊胜的“法供养”。

菩萨、祖师们不仅以虔诚心香、戒定真香供佛,而且因闻香而开悟,由制香而悟入无量法门。如《楞严经》中香严童子因观察沉香香气的出入无常而开悟:“我闻如来教我谛观诸有为相,我时辞佛宴晦清斋,见诸比丘烧沉水香,香气寂然来入鼻中。我观此气非木、非空、非烟、非火,去无所著来无所从。由是意销发明无漏。如来印我得香严号,尘气倏灭妙香密圆,我从香严得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香严为上。”《华严经·入法界品》中善财童子参访鬻香长者,从长者口中获知在制香过程中蕴含有无量法门。除此而外,在密宗修持仪轨中,不同的香还可配合迎请本尊、伏魔修法,能使修行者速得加持与成就。

其实,我们一般所言的香只是佛法中“香”的部分含义,其全面含义乃五尘(色声香味触法)之一,也就是各种气味的统称。因此《俱舍论》及《瑜伽师地论》中将“香”分为好、恶、平等香或可意、不可意、处中香等,意即包括鼻根所对的种种气味。对于佛法的修行者而言,无论美好的还是臭恶的气味,其实质都是遮蔽心性的“尘”,因此都是需要去超越和净化的。只有超越了善恶、美丑、香臭等二元对立,回归于不生不灭、不垢不净的法身本性,才能真正心香常驻。

对于普通信众及尚未建立佛教信仰的人来说,即使对佛法精义体会不深或全无概念,也可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虔诚恭敬之风,培植尊德重道之心,祛除功利心、躁进心、诈伪心,以善心善行作为最好的供养和祈福。而对于寺院来说,严净道场、整肃教风,以正见正信引导教育信教群众,用和谐自然的环境、道德净化的感召力来服务影响社会,传承中国佛教爱国爱教、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优良传统,则是当务之急、应有之义。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热点内容